1、血氧仪的工作原理
血氧仪主要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来工作。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(Hb)和氧合血红蛋白(HbO₂)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。通常,血氧仪会发射两种特定波长的光,即波长约为660nm的红光和波长约为940nm的红外光。当这些光线穿过人体组织(如手指、耳垂等部位)时,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会对光线进行吸收和散射。
由于Hb和HbO₂对红光和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,通过检测透过人体组织后的光线强度变化,血氧仪就能计算出两者的比例关系,进而得出人体的血氧饱和度(SpO₂)。简单来说,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,它是反映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。例如,当人体呼吸系统出现问题,导致氧气摄入不足时,血液中的HbO₂含量会降低,血氧仪检测到的血氧饱和度数值也会随之下降。
除了测量血氧饱和度,血氧仪还能检测脉率。这是因为心脏每跳动一次,会引起人体组织内血液容积的变化,这种变化会导致光线吸收量的周期性改变。血氧仪通过捕捉这种周期性的光信号变化,就能计算出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,即脉率。
2、血氧仪的组成结构
光学系统:这是血氧仪的核心部分之一,主要由发光二极管(LED)和光电探测器组成。LED负责发射红光和红外光,为测量提供光源。优质的LED需要具备发光强度稳定、波长准确的特点,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。光电探测器则用于接收透过人体组织后的光线,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。常见的光电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,它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,能够精准地将光信号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,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提供基础。
电路系统:电路系统如同血氧仪的“神经系统”,负责处理和传输各种信号。它包括电源电路,为整个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,一般采用电池供电,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。信号放大与处理电路则对光电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、滤波等处理,去除噪声干扰,提高信号质量,以便后续的微处理器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计算。微处理器是电路系统的核心,它根据预设的算法,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分析和计算,得出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等参数,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显示电路。
显示系统:显示系统用于将微处理器计算得出的测量结果直观地呈现给用户。常见的显示方式有液晶显示屏(LCD)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(OLED)。LCD显示屏具有功耗低、显示清晰的特点,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血氧饱和度数值、脉率数值以及其他相关信息,如电池电量、测量时间等。OLED显示屏则具有自发光、对比度高、视角广等优势,能够提供更加清晰、鲜艳的显示效果,方便用户在不同环境下查看测量结果。
外壳与结构部件:外壳不仅起到保护内部精密部件的作用,还影响着血氧仪的使用体验。它通常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材料,手感舒适,便于用户握持和操作。一些血氧仪的外壳还具备防滑、防水等功能,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。此外,外壳上还设有按键,用于用户启动测量、切换显示模式等操作,按键的设计需要灵敏且易于操作,方便不同年龄段的用户使用。